5月20日,平頂山市2024年小麥機收減損暨農機作業安全應急演練現場會在郟縣白廟鄉下葉村的召偉農機專業合作社小麥種植基地成功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提升小麥機械化收割的效率和安全性,進一步減少糧食損耗,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平頂山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劉振偉講話并宣布現場演示活動開始。他強調,機械化收割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通過此次演練活動,可以進一步推廣先進的農機技術和裝備,提高農機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為全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副主任陳磊主持儀式,并詳細介紹了演練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安排。他指出,此次活動將圍繞小麥機收減損和農機作業安全兩個主題展開,通過現場演示、經驗交流等形式,讓廣大農機作業人員深入了解先進的農機技術和裝備,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識。
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政杰致歡迎辭。他表示,郟縣作為平頂山市的重要農業縣區,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發展。此次活動在郟縣舉辦,不僅為郟縣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也為全市乃至全省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了典范。
此次活動由平頂山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郟縣人民政府主辦,郟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白廟鄉人民政府承辦,郟縣召偉、方園、眾旺三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協辦。
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相關科室、各縣(市區)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縣政府辦公室、縣委宣傳部、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紅牛產業發展中心、氣象局、中石化郟縣石油分公司、白廟鄉負責同志和15個鄉鎮(街道)分管副職參加。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走進白廟鄉下葉村田間地頭,金黃的小麥麥浪滾滾,沉甸甸的麥穗顆粒飽滿。大型聯合收割機、秸稈摟草機、秸稈打捆機、玉米免耕播種機正來回穿梭在田間,拉麥子的四輪車成了轉運糧食的移動糧倉、運飼草的農用車直接把捆裝秸稈送往紅牛養殖企業,機器的轟隆聲、農民的歡笑聲聯合演奏出一曲曲豐收的歡歌。
來自郟縣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6名機手,在確定的地塊上分別駕駛6臺聯合收割機進行小麥機收作業。由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組織的3個專家評定組按照《谷物(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損失率測定方法》,監測作業過程并測定選手的機收質量。麥田間,風吹麥浪粼粼起,遍地機車隆隆聲,一會兒,糧食“吃”進倉,壟壟麥田逐一被“剃光頭”。選手比賽熱火朝天,專家們一絲不茍、嚴肅認真測量。在規定的20分鐘作業時間內,作業面積為3畝左右,看誰作業面積大,小麥損耗小,小麥割茬低于15公分。專家評定組對各位機手的作業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并對收割時間、小麥割茬高度等數據進行適時監測,撿拾麥粒,測算減損率。
機收減損監測后,2臺拖拉機牽引著秸稈打捆機一次性完成秸稈收集、粉碎、壓實、打捆等幾道工序,留下了一個個整齊的“豆腐塊”,接著,草捆裝上農用車,送往紅牛養殖企業。中石化郟縣石油分公司送油小分隊送油到作業現場,給機車加油,并給農機手送上愛心禮包。
此次活動還進行了農機故障排除及田間現場滅火演練,旨在提高農機手的安全操作意識及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通過農機故障排除與田間現場滅火演練,進一步加強了農機手的實操技能,熟練掌握了排查方法及維修技巧,熟悉了滅火器材的使用和火災應急處置流程,提升了農機具的作業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火災風險。
特別聲明